从新中式到黄金血脉觉醒,最近在整个消费行业哀嚎的局面下,居然有一个古法黄金品牌异军突起——大家一边带着羡慕的眼神远望,一边很好奇,老铺黄金到底抢了谁的生意?
进入2024年,黄金的话题就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,涨跌牵动人心——今年黄金均价已经30多次创新高了。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《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》中提到,全球黄金需求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。
而三季度的均价也高达2474美元/盎司(约576元/克),放到足金饰品上来看大多数人应该更熟悉,我们甚至在周大福、老凤祥、老庙等各个品牌看到过800多元/克的价格。
金价之高,其实已经抑制了部分消费。从中国市场来看,至少周大福的季度报告数据显示,销售是下跌的。周生生和老凤祥等同样也承受了巨大压力。
说句题外话,想起三年前有读者建议我买黄金时,我买了基金,只能一声叹息(感觉可以套到天荒地老)。
其实老铺黄金还比较年轻,以古法黄金概念起家。所谓古法黄金,也就是采用国家古老铸金工艺打造的黄金,一般来说包括花丝、錾刻,以及搂胎、锤揲、镶嵌等等工艺。
而老铺还有个特点,它的标价不像传统金店显示每克价格和加工费,只有一个“一口价”。
也就是说,老铺的目的是要摆脱“金价”对品牌溢价的限制,希望吸引的客人,不是纯为保值而来。
而老铺也的确成功了。当目前一些品牌足金饰品的价格在785元/克左右时,老铺的平均克价在1000多元以上,如果是点钻工艺,价格更高。
其实买足金饰品,首先的诉求还是保值,但老铺之所有在众多黄金品牌中胜出,则在于它满足了很多人“保值同时也有设计能佩戴”的需求——不然,纯保值买金条就足够了。
其次,老铺黄金设计很独立,始终走中国文化路线,作品寓意很受欢迎,类似貔貅、葫芦、金刚杵、金佛、平安扣、天珠等。
比起普通足金饰品,老铺的工艺特色带来的溢价,在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获得一部分奢侈品属性:
1,客群相对年轻,有很多刚开始消费足金饰品的年轻人会从老铺开始。因为它的风格虽然中式但不老气。
2,复购率非常高,很多消费者会持续购买,从饰品到摆件,花几十万以上的不在少数。
3,吸引了一部分时髦的花钱的那群人,她们是奢侈品成衣和珠宝客人,在价格敏感度上相对低(不会过多关心成本和溢价)。
“我首先是为了佩戴,我得戴出去。而且黄金旺财,哪天戴厌倦了就当资产配置。”入坑3个多月的Nana说,“我几乎把老铺黄金的热门款买遍了,同时也开始涉猎另外的品牌”。
比如做珠宝出身的君佩也进入这样的领域不久,拿手的有黄金刻丝工艺。宝兰做拉丝且全手工价格更高,而且风格上更精致细腻,款式也比老铺更多。
还有更古朴的琳朝用到烧蓝工艺,以及从定位上看更高的宫囍黄逅,运用非遗手艺比如点翠的作品,更偏向收藏价值,更像文玩。
虽然对比下来,老铺黄金的均价比周大福等品牌要高,但在古法黄金品牌这个门类中,它是属于“性价比很高”的(类似宝兰的均价会在1200元/克以上)。
曾有评论认为,老铺黄金抢了珠宝品牌18K金饰品的生意。实际上影响范围不大,比如年轻人在选择三五万内18K金饰时可能会对比,但在5万以上的影响逐渐变小,更加不可能动摇高级珠宝的地位。
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图片,说老铺的金刚杵是HW Loop项链的平替,还有人拿梵克雅宝的四叶幸运系列来对比。
另外,足金产品虽然加上点钻工艺后会更闪耀,但总体并不衬肤色,而且在搭配上非常挑衣服和风格。
毕竟新中式只是一个风潮,并非多数人的日常穿戴。而平时服装风格越精致时髦的,足金饰品搭配难度更大,只能作为补充——现代服饰和古法黄金的兼容度一般。
有年轻读者说,之前跟风入了老铺,最后发现某一些场合和穿搭还得戴18K金珠宝出门,这才是常态——白金钻石各种彩宝带来的颜色丰富度以及现代感,是足金黄金不能提供的。
从我这次采访10多位消费者(累计大几十万以上消费)得到的结论是:如果两者都买,长久来看在收藏比例上,一定是高级镶嵌珠宝多于足金黄金。
其实老铺黄金就是抓住了一群消费者——她们“求保值但不算太精明”,不会斤斤计较克重金价,想要时尚但也不会太现代时髦。
比普通足金饰品要贵,但在古法黄金赛道属于“休闲百搭且性能好价格低”,这就是老铺黄金的成功之道了。
当然从黄金市场来看,以老铺黄金为首的古法黄金品牌可以以此培养一群“不那么执迷于金价成本”的消费者,给行业带来更多研发创意的空间,这也是好事。